美籍华人为何不太支持孩子学文科?

作为一名出生在硅谷的华人,我总感到自己似乎应该学习理科。毕竟我家位于苹果和谷歌的大本营,我父母在九十年代为读工程专业研究生而移民美国。我从小在一个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被统称为STEM)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一直着重学习数理科目。在初中时,我插进了一个数学快班。在高中开始前的那个夏天,我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本地艺术工作室开设的版画课,提前自学了代数2和三角学。我周围的许多华人同学希望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成为工程师。我也一直相信自己以后会在这个领域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我对数理化从没有特殊感情。相比之下,人文和艺术才是我的挚爱。我从六岁起就在本地的艺术工作室上课;我发觉自己对创意性写作抱有激情;我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小说;除此以外我还在高中担任了学校文学杂志的编辑,暑假参加了写作工坊。在伴随我长大的理科环境和真正热爱的科目之间,我摇摆不定。
进入少年时代后,我便一直经历着这种挣扎。在身边的华裔同龄人和亲戚的口中,甚至有时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看法:理解莎士比亚有那么重要吗?了解一个已经灭亡了的政党有什么用?在最近的一趟历史课上,一位同学打断老师:“如果我要当神经科医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类似这样脱口而出的问题说明了一个疑惑:学习人文学科有什么用?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听上去有道理,实际上却带有些误导。
这当然不是仅存在于美籍华人身上的问题。当今的美国学生和整个社会似乎越来越忽视人文学科的益处。美国文理科学院一个名为“人文指标”(Humanities Indicators)的项目报告显示,2014年在本科修完核心人文专业的人数创1984年以来的新低。这个趋势让美国高等教育界在过去几年忧心忡忡。
但想到我们的文明和历史,这个问题就有点奇怪。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一贯重视教育。传统中国文化重视培养擅长琴棋书画的人才,而当今的中国海外移民已经偏离了这种传统。许多中国移民学习了数理化,于是他们也理所当然地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习STEM科目。根据负责为美国大学招生设计考试的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调查,从1996年至2001年,有47%的亚太裔学生主修STEM科目,这个比例是白人、非洲裔和拉丁美裔学生的两倍还高。一份2011年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研究显示,亚裔学生在与STEM相关的领域里“比例极高”。
今年早些时候,我的英文课布置阅读《哈泼斯杂志》(Harper’s)上一篇由马克·Ÿ斯罗卡(Mark Slouka)撰写的名为《去人性化》(Dehumanised)的文章。斯罗卡指出,美国“对艺术和人文扮演的重要公民职能地削弱……正将国民塑造成雇员,而非公民”。
这一切让我不禁疑惑:华人既然如此重视教育在职场中的作用,为什么有那么多华裔父母会忽视历史、艺术和文学的重要性?他们难道不懂得这些科目可以教给年轻人价值观与道德准则,得以让他们在社会中承担责任,做出智慧的选择,学会批判性思考,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吗?我想起了历史老师的一句话:“民主离灭亡总是只有一代人的距离。”在一个社会中,数百年历史的民主理想,比如言论与出版自由,稍有不慎就能被镇压,乃至灭亡。
在旧金山湾区长大过程中,我发现华裔家长虽然常常鼓励孩子把学习艺术当作爱好,但除非孩子真正在钢琴或戏剧方面有所成就,许多人仍然认为人文学科没有实际用途,找工作前景暗淡,工资微薄。我的一位华人同学就无法说服她的父母让她参加艺术夏令营。他们希望她考虑理科项目,认为这样更加实际。我还有一位华人朋友希望成为设计师。她在过去的一年中试图说服父母让她选择和艺术相关的职业。在她最近的一件艺术作品中,她试图表现华裔家长认为艺术行业徒劳无用、只能用来挣零花钱的偏见。她用硬纸板做了一个二胡的模型,并在上面贴满了一元钞票。

我的看法与上述偏见恰恰相反。我认为人文学科可以帮助培养批判性思维,而这种能力对于学习任何科目都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人文学科教会他们如何面临职场中的转折。威斯利安大学校长迈克尔·Ÿ罗斯(Michael Roth)将通识教育的这种功能解释为对整个人的培养,而非仅仅教会一个人工作所需的技能。《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曾刊登罗斯在2009年一篇纪念威斯利安大学人文中心的演讲。他在这篇名为《超越批判性思维》的演讲中提到:“人文科目会给予你的内心和脑海必要的元素,让你今后几十年在完成创造性和集中性工作时都受益无穷。”创造性思维可以应用于包括STEM在内的任何领域,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Paypal的CEO彼得Ÿ·泰尔(Peter Thiel)、时代华纳的前CEO杰拉德Ÿ·莱文(Gerald Levin)和Flickr的前创始人之一斯图尔特Ÿ·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杂志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将包括他们在内的一组人命名为“九位学哲学出身的著名总裁”。

我自身的成长和成熟也来自于文科的学习。我的文学老师曾说过,人们直到在家门口看到磨难才学会同情。作为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学生,尤其身处于像硅谷这样一个富裕的象牙塔环境中,我从未目睹过饥饿、战乱以及内乱。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人间苦难,我便将人文学科当作一扇窗户,来透视我在现实中无法拥有也不想拥有的经历。

比方说,在名著《红字》(The Scarlett Letter)中,作者霍桑(Hawthorne)借他的主人公海斯特·Ÿ白兰(Hester Prynne)之口说出了一句肺腑真言:“她也拥有许多人一生的渴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经历一场深刻的悲痛,以此来升华她的人性,让她对他人的悲痛感同身受。”霍桑希望说明感情上的伤痛能够升华一个孩子的天性,让她体会他人的伤痛。读者们也能通过这样的情节感受培养自己与他人建立共鸣的能力。

于是我明白了文学在社会改变中固有的角色。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的《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在废奴运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雅各布·Ÿ里斯(Jacob Riis)的《另一半人怎样生活》(How the Other Half Lives)为城市穷人带来了社会变革;贝蒂·Ÿ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启发了现代女权运动。

近期,911恐怖袭击后美国通过的《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加强了政府监控权,许多美国人感到这是对他们受宪法保护的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侵害。美国人意识到,如果没有有教养的公民意识到自身自由受到的威胁,社会将会退化成乔治·奥维尔(George Orwell)在小说《1984》中所描述的反乌托邦国家。

高中二年级时,我为了自己的学术前途向一家大学咨询公司的华裔顾问寻求意见,他居然告诉我:如果你的数理化不差,为什么要学文科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文科是培养有认知的公民必不可少的科目。它教会人们通过间接经历学会体会他人的情感,它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在所有行业中都可以应用。只有通过接受领会人文学科所提供的一切,社会和个人才能真正强大。

 

山西省侨联秘书长陈蕾会见加拿大温哥华山西同乡会会长曹振宇一行

据山西省侨联消息, 10月15日,山西省侨联秘书长陈蕾会见到访的加拿大温哥华山西同乡会会长、加拿大西岸中华总商会会长、加拿大环球国际投资集团总裁曹振宇先生一行。省侨联调研员李海潮、办公室副主任李智等参加。

据山西省侨联消息, 10月15日,山西省侨联秘书长陈蕾会见到访的加拿大温哥华山西同乡会会长、加拿大西岸中华总商会会长、加拿大环球国际投资集团总裁曹振宇先生一行。省侨联调研员李海潮、办公室副主任李智等参加。

陈蕾秘书长对曹振宇会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山西省情、侨情。陈蕾秘书长在听取曹振宇会长介绍同乡会的创会理念、近期开展活动的情况后,对同乡会在凝聚山西同乡、弘扬三晋文化、支持家乡建设、积极公益慈善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同乡会的交流与合作。

会见结束后,省侨联与加拿大温哥华山西同乡会签订《省侨联海外联系点友好合作协议》。

《乔家大院》大型民族音乐会将在温哥华奏响

加拿大英才音乐学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由著名古筝艺术家陈文英和二胡大师杨忠才精心编排的民乐组曲《乔家大院》定于11月1日晚7点整在加拿大列治文市举行。

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加拿大英才音乐学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由著名古筝艺术家陈文英和二胡大师杨忠才精心编排的民乐组曲《乔家大院》定于11月1日晚7点整在加拿大列治文市举行。

这次活动得到了中国国侨办,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国际多元文化发展基金会,加拿大Richmond市政府,加拿大山西同乡会等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支持。青年歌唱家刘若熙、中国国家一级指挥家作曲家奚钢等艺术家以及“温馨合唱团”将同台演出。

《乔家大院》音乐会以“立志、爱情、远情”为主题,此交响组曲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在其作曲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乐曲描述了清代山西商人乔致庸坎坷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代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精神。作品由杨忠才先生移植整合成特别形式的民乐合奏曲。音乐会上还会有许多高质量的节目推出,如古筝合奏《将军令》,彝族舞曲等,二胡合奏《战马奔腾》,古筝独奏《战台风》等等。陈文英杨忠才夫妇和他们一手培养出来加拿大英才中乐团连同邀请来的著名音乐家嘉宾们将倾情向社会献上一台精彩绝伦音乐会。

山西五台山选派僧人赴加拿大援助“四大名山”建设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新闻中心披露,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竹林寺住持妙江法师15日从加拿大归来。从即日起他将在中国山西五台山选派推荐12名僧人帮助加拿大多伦多五台山的建设和管理。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新闻中心披露,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竹林寺住持妙江法师15日从加拿大归来。从即日起他将在中国山西五台山选派推荐12名僧人帮助加拿大多伦多五台山的建设和管理。

安大略省五台山为加拿大湛山精舍第二代住持达义法师率领僧俗四众弟子积极筹备创建的加国佛教四大名山工程之一,加国佛教四大名山旨在宣扬佛教的慈悲精神,成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

此次的加拿大之行,妙江法师与加拿大佛教会会长、加拿大多伦多五台山住持达义法师日前在加拿大签定了《山西省五台山竹林寺、安大略省五台山缔结友好寺院协议书》。

双方约定就两地佛教交流合作、僧才居士参学培训、宗教社会慈善、国际佛教活动、加拿大五台山建设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助,按照有关程序,由中国山西五台山推荐12名僧人帮助加拿大多伦多五台山的建设和管理。

竹林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是一座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刹,为净土四祖法照大师所建。法照大师于此精修念佛法门,并开创五会念佛法,此法后传至全国乃至海外。

据妙江法师介绍,达义法师与中国五台山渊源甚深,2011年7月,中国山西五台山佛教协会与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共同签定了《中国五台山捐赠加拿大五台山文殊菩萨圣像意向书》,以示对加国五台山建设的支持。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加拿大总占地1350多英亩。其中加国五台山工程占地550英亩,除雄浑壮阔、古朴大方的仿唐大雄宝殿之外,还将建有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大山门、钟鼓楼等建筑及八十八佛塔和四十八愿塔等。

据介绍,加国五台山项目不仅是在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传播悠久的中华文化,它的建成不仅会成为佛教的圣地,更要展现人类文明的结晶,包含中华古典建筑艺术、人文与自然合一等元素。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目前,仅台怀镇现存完好的寺院就有47座,构成了东亚乃至世界现存的最庞大佛教古建群,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晋商:把根祖文化推向全世界

“这么多年在外,一直对山西有一种很深的家乡情感,走出国外就更有感觉了。以前只是通过一些合作或投资来帮着国家与家乡做事,现在,我要把山西的根祖文化推出去。”在9月3日举行的2010新晋商联盟大会暨国际商协会高层峰会上,加拿大晋商联谊会会长张钟玺表达了上述观点。他的话亦引起了400余名参会嘉宾的赞许。

“这么多年在外,一直对山西有一种很深的家乡情感,走出国外就更有感觉了。以前只是通过一些合作或投资来帮着国家与家乡做事,现在,我要把山西的根祖文化推出去。”在9月3日举行的2010新晋商联盟大会暨国际商协会高层峰会上,加拿大晋商联谊会会长张钟玺表达了上述观点。
他的话亦引起了400余名参会嘉宾的赞许。
昨日,为时三天的2010新晋商联盟大会暨国际商协会高层峰会落下帷幕。
新晋商代表们再走西口,重温了祖先的辉煌。作为新晋商联盟成员,他们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推介山西,重塑晋商新形象。
“我们愿做一个义务推销员,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山西,认识晋商。”霍爱文对《山西青年报》记者如是说。

新晋商“回家”
“今年新晋商联盟共请到省内商家100余家,国内晋商会28家,国际晋商会5家,我们的范围从省内走向国内,这次又走向了世界。在此次晋商联盟活动中,相较往年加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并通过联系,把一些项目引进或推介出去。最有意义的是,这次新晋商‘回家’,我们还特意安排了亲情活动———看《走西口》,让新晋商亲临西口,重走晋商之路,回顾晋商精神。”太原新晋商联盟秘书长刘晋萍说。
“传播晋商文化,服务天下晋商”是新晋商联盟的宗旨。新晋商联盟2008年12月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基础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太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联盟成员从成立之初的185人发展到现在的327人;海内外晋商会组织从7家增加到目前包括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32家。此次,这个峰会可以说是一次新晋商商会的大聚会,在他们的背后是世界范围内山西籍企业家与知名人士在当地注册的71万家企业和200多万名经营者。
在全国甚至世界的一些地方,认为山西就是一个落后的老区,只有煤与贫穷。当我们的晋商从衰落起步,建起一个又一个新的商会时,他们用晋商特有的诚信谋发展,改变着人们对山西的印象。甘肃天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庆说:“2003年7月,我们成立了甘肃晋商商会,在弘扬晋商优秀文化,拓展晋商内外交流及促进晋商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目前已成为甘肃省最具影响力的商会之一。”
像甘肃晋商商会一样的晋商还有很多,他们像散落在民间的珍宝,需要我们去一一拾起,只有把这些珍宝串起来,才会改变我们的形象,再创晋商当年的辉煌。

“改变山西形象是我们的责任”
新晋商联盟大会召开以来,一些异地的晋商每年都会来参加,他们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发展的方向。“作为山西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在推销山西,改变山西形象是我们的责任。湖北有两万名商人打着一个共同的牌子———晋商,他们都是很好的推销员。现在,我们过多地在乎招商引资,而减弱了在外地推销本地产品的方面,其实我们老祖宗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不可以继续延用呢?通过分布在全国的山西人作推销员,把信息反馈回来,这样,他们既不占编制,也不拿工资,还可以免费义务宣传山西。”湖北省晋商商会副会长霍爱文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让外地商会的人员作义务推销员,推介山西。

多建山西会馆的愿望
“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我们山西人在观念上还是很保守的,有事时总是先让着别人,生怕别人吃了亏,这在市场上可行不通,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而且,现在很多人仍是按照原始的操作模式搞个小买卖什么的,不敢做大的资本运作。打个比方说,我们山西人就像是豹子,它很勇猛,单独作战能力也很强,但到最后,它的种群却越来越小,因为它很少与人合作。老西有个想法就是‘你别占我,我也不占你,我活成啥样算啥样。’这样,我们就会渐渐消失。所以我们山西人要成为狮群,要合作,要有分工,一起达到目的。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在外的山西商人,关注商会,在那里可以找到山西人所有的企业,可以通过商会去招商引资,也可以让他们作推介,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霍爱文在湖北多年,他一直致力于推介山西的产品,在此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多建山西会馆,打一种品牌,如果在全国到处都有山西会馆,到处都可以看到晋商的身影,那就形成了一种趋势。

把真正的根祖文化推广出去
不仅是国内的晋商,就连国外的晋商也多年宣传山西。毕业于山西大学的加拿大晋商联谊会会长张钟玺已在国外呆了很多年,这次专程从国外赶回来参加此次会议。他提出了一个观念,就是把真正的根祖文化推广出去。
“这么多年在外,一直对山西有一种很深的家乡情感,走出国外就更有感觉了。以前只是通过一些合作或投资来帮着国家与家乡做事,现在,我要把山西的根祖文化推出去。前年,应邀参加了一个关氏宗亲会,这是一个在全世界华人中都非常有威信的组织,他们都是关公的后人,只知道关公是河东人,却不知是山西人。在会上,我给他们讲了半个小时,告诉他们:山西才是你们真正的家乡,真正的根在那里。那次看到了很多听会的人不停地鼓掌,还有几个人都感动地哭了。我们没有把自己推出去,真正在寻根的人找不到根,把山西推广出去是我作为一个山西人的责任。”张钟玺言语中都带着一种真情。

邀全世界华人来山西寻根
每年张钟玺都会联合一些商会搞一些活动,和他们交流,虽然只是概念的融汇,但有几次春节与中秋联欢时,他发现很多的外国朋友对山西民俗非常感兴趣,就开始策划一些有关黄河文化的东西。比如推广艺术品、剪纸、带一些锣鼓光盘让他们看,虽然他们听不懂,但原汁原味的山西特色文化让外国朋友着迷。
“我很希望我们的政府与我们在外的人多一些对接,把我们的需要告诉家乡的人民,再把那边的需要告诉这里,像前段时间山西的歌舞剧在宝岛台湾就很火,但我们那边没有看到,如果这样的活动多搞一些,对介绍山西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推出去。”作为在外的晋商代表,张钟玺很愿意推介山西,让更多的人寻到自己的根。